“一生正气,严以律己,兢兢业业,桃李芬芳”这是对曾丽馨老师二十六年从教生涯的生动诠释。本着教师的良知——她坚守理想信念,践行身正为范,秉承学高为师,致力传播文化,在培养社会英才的道路上默默无闻、无怨无悔地奉献着自己的一身。——题记
良知是儒家思想理念中人类先天具有的道德意识,是人与生俱来的善意,是先天道德的本心。教师良知就是坚守教育本心、不忘教育初心,守住道德底线,给学生传递纯天然的正能量。曾丽馨,一名从教二十六年的老教师,自始至终以教师的良知来要求自己,她心中的良知体现在:对教育事业的良知——坚守理想信念,重视课程思政,秉承教书育人;为人处世的良知——真诚做人、踏实做事,践行身正为范;对学生的良知——尊重学生、关爱学生,努力做仁爱之师;对教学的良知——钻研教学、注重实践,秉承学高为师;作为译者的良知——坚守文化自信,传播中国文化,讲好中国故事。二十六年的教育生涯中,正是这种源于教师的良知时时刻刻敦促着她,做一名忠于教育事业、有益于社会、对得起学生的好教师。
对教育事业的良知——坚守理想信念,重视课程思政,秉承教书育人
从教二十六载,从最初的一腔热血、满腹激情,发誓“让所教每个学生都能考出好成绩”的教书匠,到三尺讲台慢慢领悟师之真谛,将“塑造每个学生的灵魂,培养对社会有用的人”当作教师的责任和使命,曾丽馨老师秉承教师良知,坚定理想信念,她深知:理想信念是教书育人、播种未来的指路明灯;她深信陶行知先生所言:教师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学生是“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为了守住教育初心,实现教书育人这一目标,曾丽馨老师自从教以来,致力于用自身高尚的师德感染学生。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三观,但目前社会中的一些不良现象,如:集体荣誉感淡薄、缺乏责任与担当、缺乏学习的动力、对未来没有清晰的目标、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取名与利、为了一夜成名不择手段、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惜背叛亲朋好友等等现象对大学生的三观产生了一定影响,让其无法静下心来认认真真读书,踏踏实实做人。针对这种现象,曾丽馨老师以身作则,不断提高自我修养,努力做一个高尚的人、纯粹的人。她淡泊名利,干一行爱一行,执着于教书育人事业,吃苦耐劳,严谨治学,以自己的模范行为影响和带动学生,用教师的人格力量和人格魅力感染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坚定的理想信念和良好的道德情操。
与此同时,她注重课程思政,参加2020“全国高校外语课程思政建设:理论、实践与研究”高级研修班,并多渠道听取线上相关课程讲座。在课堂特设情境讨论,既给学生传授专业知识,同时引领学生如何做人。为了让课程思政在全院铺开,她主动担任课程思政主讲人,与其他教师一起讨论、共同分享课程思政的内涵以及具体操作模式。课堂上,她会根据课程内容,有针对性创设各种情境,内容涉及:家国情怀、理想抱负、我身边的英雄、青年人的使命与责任等话题,与学生共同讨论,用老师的学识和能力引领学生,在“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中,引导和帮助学生把握好人生方向,在润物细无声中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引领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三年来,曾老师申报课程思政项目两项(2020甘肃省高等院校外语教师发展研究项目:“文化自信”背景下翻译专业文化类课程思政教育现状及实施路径研究;2019365游戏大厅本科教育教学研究项目:翻译课程思政教育现状与对策);发表课程思政相关论文一篇(《翻译专业文化类课程思政教育现状及实施路径研究》);指导2019本科生科研创新基金项目:翻译专业课堂思政教育调查与研究。
为人处世的良知——真诚做人、踏实做事,践行身正为范
真诚做人、踏实做事,是曾老师一贯的为人处世风格。她始终以“德高为范”要求自己,做一个道德高尚的老师,以德施教、以德立身,给学生树立人生的楷模。
工作中,她全身投入,以专业发展为己任,无怨无悔。2018年,国际文化翻译学院成立之初,领导班子配备不齐,教学办公设施不配套、教师学生抵触情绪较严重,学校正实施全面改革……面对诸多不利局面和重重困难,作为翻译系主任的她,除了保证正常的教学顺利运行外,她根据最新的《翻译专业本科教学指南》对毕业生的要求,组织翻译教师多次讨论,撰写全新的《翻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所开课程的《课程说明》,让翻译专业成功进入学校的扶持学科;为了让翻译专业在学校有辨识度,她组织了全校口译大赛,为参加省级及西部大区口译赛选拔了优秀人才,最终获得三个省级口译三等奖,一个西部大区赛优胜奖;为了让师生有归属感,她组织“英语角”、“辩论赛”、“演讲比赛”等活动,不仅彰显了学院活力,而且增加了翻译专业的凝聚力。她处处为学生的利益考虑,为了检测学生的翻译能力,让学生学以致用,她前往上海译国译民翻译公司洽谈学生实习基地,达成了合作协议,对翻译系学生实习工作形成了具体安排和规划,使学生可以通过在线实习和坐班实习实践两种模式,快速补齐自己能力上的短板,有效提升自我,为后期顺利就业打下坚实基础。另外,她每到一地,总会考察当地人才就业市场,为培养市场需要的翻译人才做好准备,同时,为学生未来就业拓宽渠道。
教学中,她勇挑重担,以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全方位发展为目标,兢兢业业,勤勉教学。面对翻译专业改革过程中课头多的局面,她主动申请多带课头,以部分减轻其他老师的压力。近三年来,每学期她最少三个专业课头,多则五个。备课、上课、批作业、出卷、阅卷的工作压力可想而言,但她绝不会因为这些因素而对所教课程有丝毫懈怠,相反,她精心准备每门课程,精心设计每种评价方式,所授课程得到校、院督导的一致好评和学生的高度肯定。这几年的学生评教环节中,曾老师的满意率达到97%以上,这应当是作为一名教师最大的安慰和荣耀吧。
曾老师不仅对教学、管理保持高度的热情和责任感,对于学院安排的其他工作,她也总是乐于接受、认真完成。在生活中,能团结同事、关心集体、乐于助人,待人热情、真诚友善、人缘很好,家庭和睦。她是很平凡的一名老师,但她的真诚、善良,谦和、质朴,严于律己、表里如一的作风,赢得了同事和广大学生的认可和尊敬。作为教师要想教育好自己的学生,首先应该让美德占据自己的灵魂。她正是用她的师德认真履行一名教师的职责。
对学生的良知——尊重学生、关爱学生,力做仁爱之师
爱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二十六年的教育生涯中,曾丽馨老师秉承师之仁爱,师之良知,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理解学生的情感,包容学生的缺点和不足,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长处和闪光点。她坚信,爱心是学生打开知识之门、启迪心智的灵丹妙药。好老师对学生的教育和引导应该是充满爱心、仁心、耐心,在严爱相济的前提下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
作为任课教师,她能在开课一周之内叫出每个学生的姓名,一月之内了解每个学生的性格爱好、脾气秉性、兴趣特长,识别每个学生的笔迹和嗓音;面对一个个学习水平参差不齐、学习态度、目标迥异的学生,她精心加以引导和培育,对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和有针对性的建议,让每个学生都能彰显其特长,意识到不足,从而制定努力的方向。同时,她会设计符合大多数学生的测试模式,客观公正地评阅每个学生的表现。她所带过的学生都说:“曾老师的课程不敢有丝毫马虎,也不能报任何偷懒的侥幸心理,因为她了解我们每一个学生,就像妈妈了解自己的孩子一样”。尽管学生犯错时她很严厉,但她依然是孩子们心中慈爱的曾妈。
作为班主任,为了尽快摸清班级情况,除了和班干部及时沟通外,她会与班上的每个学生私下交流,了解家庭具体情况、学习层次、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替每个学生排忧解难。对所谓的“差生”甚至问题学生,她给予的是更多的理解和帮助,而不是排斥和冷淡。为了班级具有凝聚力,她会征求大家意见,制定班级共同奋斗目标。她所带的班级“阳光、奋进、团结、和谐”,专四、专八及考研率在院上名列前茅,是领导、师生公认的标兵班级。
曾老师的这种仁爱之心不仅表现在她做教师层面上,而且还体现在她对陌生人的博爱之心。她2012年加入“生命的翅膀”——兰州义工公益组织,利用周末或节假日参与各类公益活动,如:去附近的养老院给老人做饭,陪他们聊天,排遣孤独;去孤儿院陪伴孩子或去贫困留守儿童家庭走访;作为志愿者,她给甘肃落后地区或灾区捐送物资;前往大山深处尼藏村小学,给老师、孩子们送去新棉衣、手套和学习用具……她坚信,教师职业是一个充满爱心、善意、仁慈的职业,用爱意和善念唤醒每一个孩子内心深处隐藏的善良与仁爱意念,是每位教师首要的职责。
对教学的良知——钻研教学、注重实践,秉承学高为师
站好三尺讲台、讲好每门课程、让学生终生受益一直是曾丽馨老师的梦想和追求。一梦二十六载,她始终牢记“教书育人”的职责使命,任劳任怨、兢兢业业地奋斗在英语(翻译)教学第一线。
“扎实的知识功底、过硬的教学能力、勤勉的教学态度、科学的教学方法”是师生对曾老师教学的客观评价和充分肯定。曾老师深知“学高为师”的道理,作为一名英语(翻译)教师,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至关重要。这不仅需要扎实的英语功底,更依赖于深厚的汉语水平和敏感的政治意识。为了能不断提高自己的职业修养和业务水平,将课程思政理念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她平时经常关注中外主流媒体、网站、电视节目(如:《全球瞭望》、《新闻1+1》,《主播说联播》,《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等)、纸媒(如:《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中英文版、《中国日报》中英文版,《经济学人》)等书籍杂志,多渠道了解中外发展局势,国际动态,中西方的文明及优秀的文化,以客观、公正的态度进行批判性分析,形成自己正确的价值取向和评判标准,从而以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过硬的专业知识讲好中国故事,弘扬中国灿烂文化。
在课程教学中,她立志当一名讲课受学生欢迎、对学生未来负责的老师。她不断看书,拓展自己的知识结构,不断围绕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深入思考,不断琢磨怎样讲好单元内容。日积月累,她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课前认真备课,备学生:站在学生角度设问,用问题引导教学;课堂用充满自信、富于激情的授课方式感染学生,同时,深入浅出的讲解方式引导学生求知的欲望,用问题启发学生批判性思维;课后留针对性的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多年的教学不仅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而且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她发表的教学论文包括:《模因论指导下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模式设计》;《翻译工作坊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重视翻译过程—论本科英语专业翻译教学模式的构建与体验》;《近十年翻译工作坊在中国的研究现状综述》;《计算机辅助下的翻译工作坊模式研究》等。申报的地厅级、校级教学教改研究项目有:2011年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模因论下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研究;2013年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建构主义理论下区域性翻译工作坊的教学模式构建; 2014年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多媒体网络环境下的翻译工作坊教学模式研究;365游戏大厅教育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工作坊模式下的翻译课堂教学创新研究等。她的《基于“学习产出(OBE)”的翻译教师课程设计能力研究》获得2019年校级教学成果二等奖。此外,她辅导的学生曾获多个大区赛、省级、市级奖项,如:2013年第三届全国口译大赛(英语)甘青新宁赛区复赛三等奖;2014“外研社杯”全国英语写作大赛(甘肃赛区)指导二等奖;2018“外研社杯”全国英语演讲大赛(甘肃赛区)三等奖;2018年第七届全国口译大赛(英语)西部赛区大区赛三等奖。
除教学成果外,作为一名老教师,为了在信息时代做一名与时俱进的好老师,曾老师在2015至2016年前往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翻译中心做访问学者,一年的国外学习不仅提升了其翻译理论水平,同时,翻译实践经验也有长足进步。另外,她曾参加多个全国教学、翻译实践培训班(如:2012、2018暑期全国翻译专业笔译高级培训班)以及翻译技术培训班,(如:2017 SDL Trados Studio培训),获得初级认证考试合格证书。进修培训过程中,与全国同行业教师交流经验,获取前沿资料,为提升自己的教学、科研水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对翻译的良知——坚定文化自信,传播中国文化,讲好中国故事
作为一名翻译教师,曾丽馨老师的主要研究方向为:翻译理论和实践。从读研的那天起,她就希望自己不仅是一位称职的翻译教师,同时是一位优秀的译者,为地方文化,尤其是敦煌文化的交流与传播做出自己的贡献。
近五年来,她翻译的文字达20多万字,在英汉、汉英翻译实践方面取得了喜人的成绩。2013年出版《英语实用文体翻译——理论与实践》一书;2018年,参与编写、翻译《敦煌文化关键词》,该书入选中国思想文化术语对外翻译标准化建设项目,并获得2019年中央宣传部地方优秀外宣图书一等奖;2020年出版译作《炳灵寺石窟——北朝至隋》;2015至今一直从事《敦煌文化•译从》之《遗响千年——敦煌的影响》的翻译,该书将于2021年8月由甘肃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
除了翻译书籍外,她积极申请敦煌文化相关项目,目前,参与的省部级、地厅级项目有:2018年国家语委科研项目:“一带一路”语言生态研究——以敦煌文化对外传播的语言生态研究为例 (YB135-87);2018年甘肃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中国文学“走出去”的文化认同与翻译主体研究》(YB092);2019全国科技名词委项目:中国特色术语翻译标准化研究—以敦煌文化术语翻译为例(ZC2019025);2020敦煌文化翻译工程等。另外,她指导的学生成功申报2021365游戏大厅本科生科研创新基金项目:敦煌文化术语之书名翻译——以《走近敦煌》系列丛书为例。
作为一名译者,她坚定中国文化自信,始终以文化交流与传播为己任,力争“讲好中国故事”,做中国文化、尤其是敦煌文化传播的“言说者”。
曾老师没有惊天动地的事业,只是用小小粉笔书写人生梦想。她用教师的良知影响着学生的人生,用教师的责任感培育着祖国的英才,用译者的使命感传播中华优秀的文化。埋头奉献,润物无声,曾老师以崇高的信念和严谨的治学,彰显了当代教师的卓越风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