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实学理根基 彰显政治引领
——思政课政治性与学理性的统一及实践
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米江霞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3月18日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强调:“要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把实现个人价值同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当代青年出生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代,成长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征程中,正值中华民族由世界舞台的边缘走向中心的过程,加之信息技术的应用更加广泛和深刻,青年人在感受发展带来的物质和精神丰腴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面对着极其复杂的现实困惑。如何更好地培养一代又一代青年人成长成才,是时代提出的课题,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为办好思政课提供了基本遵循,下面我谈谈教学实践中对“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的认识。
正确认识和高度重视思政课的政治性
政治性是思政课的方向和价值层面的属性,回答的是思政课为谁服务的问题,决定了思政课的育人方向,具有革命性。坚持政治性就是要坚持思政课的社会主义方向,旗帜鲜明讲政治,理直气壮的向学生传播马克思主义信仰,培养学生拥护中国共产党、拥护社会主义制度,引导学生成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要发挥思政课的政治引领作用,必须强化思政课的学理性。思政课承担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使命,就是向学生系统准确地讲清楚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和深刻领会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真理性和实践性,建立在对马克思主义真理性深刻认识基础上的政治引领会具有更强的吸引力和坚韧性。要发挥思政课的政治引领功能,就要立足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青年学生头脑,帮助青年学生坚定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信中国共产党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好、马克思主义行。
思政课政治性与学理性的辩证统一关系
思政课政治性的实现需要学理性的支撑,学理性彻底才能为思政课实现政治引领的功能提供支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鲜明特征和巨大魅力即在于它是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思政课的学理性是为发挥思政课的政治引领功能服务的,思政课要把马克思主义系统地、原汁原味、不打折扣又毫无偏差地传授给学生,使学生感受到科学真理的魅力。政治引导是思政课的基本功能,思政课就是要旗帜鲜明地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思政课的政治性与学理性并不是目的和手段的关系,而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辩证统一关系。具有深厚学理支撑的思政课,其政治引导功能才能充分发挥出来,其政治号召力和宣传教育作用会更大;同样,在政治性规范和引导下的思政课,其学理性能够得到更深入的诠释和更透彻的理解,其真理和善的力量可以得到更大的发挥。可见,思政课做到政治性和学理性的统一,才能彰显出思政课本身所具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才能够担当起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历史使命。
在教学实践中实现思政课政治性与学理性的相得益彰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认识清楚,实践才能有效。“办好思政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教师在思政课中起着关键性作用。从思政课教师素养角度看:首先,思政课教师要锤炼坚定明确的理想信念,教师坚定明确的政治信仰是上好思政课的前提和基础。其次,思政课教师要练好、发展好自己的“看家本领”——扎实、全面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最后,思政课教师要言行一致、表里如一,任何时候不掩饰自己的信仰和追求。从思政课课堂教学方面看:思政课教师要做到政治性与学理性的统一,就需要深耕教材,不仅引导学生懂得是什么,还要启发和引导学生追究为什么和怎么样。思政课是要发挥其政治引导功能的,但是政治引导功能不是喊口号、唱高调,政治引导功能同样是要讲道理的,在透彻的学理支撑下的政治引导才能具有说服力、有效性和持久性。从对学生引导方面看:思政课教师不仅要调动好学生课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要培养学生阅读经典的意识、能力和习惯。
个人简介:
米江霞,365游戏大厅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哲学硕士,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高级访问学者,兰州市社科院(联)特约研究员。主要从事哲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主编《人学视阈下的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参编《西北少数民族女性/性别研究》等著作或教材。在高教探索等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主持或参与各类项目10余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校级精品课程、网络课程主持人、主讲教师。获得教学成果等各级奖励10余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