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魂育人守初心 立德树人担使命
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孙 翔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了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强调“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这一总目标和遵循“八个相统一”原则指导以及对思政课教师提出了“六要”标准。作为一名长期坚守在教学一线的思政课教师,在新时代,我们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意识,坚守初心,勇担使命,把对党无限忠诚的朴素情感化作实际行动,融入到自己所挚爱的教育事业上,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以德施教 立德树人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思政课关乎“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而思政课教师又担负着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重任。在这一根本问题上,我们必须立场坚定,头脑清醒,方向明确,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切实承担起“铸魂育人”的神圣职责,牢牢把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深化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历史必然性和科学真理性、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的认识,教育引导学生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察世界、分析世界;要以树人为核心,以立德为根本,努力做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不断提高学生政治觉悟、道德品质与文化素养,更好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要深入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着力在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引导学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教育引导广大青年学生敏于求知、勤于学习、敢于创新、勇于实践,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
思政铸魂 进取创新
“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行之愈笃,则知之益明。”思政课教师要进一步强化把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这一价值共识,从而迸发出强烈的行动意识,勇于担当、主动担当、善于担当。在具体的教育教学中,既要登高望远,又要脚踏实地,层层负责、人人担当,把立德树人的使命担当贯彻到教育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在教学中要始终坚持与时俱进。一是不断更新教学观念,坚持以学生为本,集中学生的智慧,反映学生的意愿,始终把自己置于与学生平等的地位,以学生为本,引导学生参与对理论的思考、分析,力争收到好的效果;二是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注重师生双向交流的“互动式”教学,倡导启发式、参与式、研究式等教学方式;三是要理论联系实际,“不丢老祖宗”又讲新话。教学内容要始终紧密结合时代发展和国际局势的要求,紧密结合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紧密结合大学生思想实际,关注学生所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和深层次问题,说实话、说新话。
爱岗敬业 教书育人
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广大教师提出了“四有”好老师、“四个引路人”、“四个相统一”等要求。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对思政课教师进一步提出了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的“六个”标准,这为思政课教师更好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提供了根本遵循。有人说:“用心灵赢得心灵,是教育的最高境界。”这就意味着老师必须具备奉献精神,敬业精神。作为一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我们始终要把“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作为自己毕生的追求,用赤诚爱心打动学生,以科学的方法引导学生,以实际行动感染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同时要勇于挑最重的担子、啃最硬的骨头,在实际工作中敢于正视问题,善于解决问题,不断推进更加公平更加优质的思政教育的实现。
路漫漫其修远兮,教师之路任重而道远。不管从学识到业绩,还是从能力到态度,我们都需要努力诠释新时期一名优秀思政课教师所应具备的素质,用爱心与学生沟通,用渊博学识培养学生,以强烈的使命担当,不忘初心,立德树人,努力做无愧于新时代要求的铸魂育人的践行者。
作者简介:
孙翔,女,汉族,1974年2月生,甘肃庆阳人,中共党员,副教授,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中国传统伦理思想,在《甘肃社会科学》等公开发表论文20余篇,参编出版教材一部,著作2部,主持和参加省厅级以上课题10余项,获甘肃省高等学校优秀社会科学成果奖2项、甘肃省第十三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1项。先后多次荣获甘肃省高校思政课“教学能手”称号、365游戏大厅师德先进个人、优秀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等多项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