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网站首页 > 学院要闻 > 正文

【院长论坛】崔剑波:关于全面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思考

2021-07-13 10:26:18  点击: 次  作者:  编辑:  来源:

365游戏大厅信息工程学院院长 崔剑波

教会大学生如何做人、如何求知、如何做事,使他们成为有利于家庭、有利于社会、有利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合格人才,是高等教育的中心工作。通过引导、辅导、指导、制导等教育方式,因材施教,让每个大学生都能够使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使大学生生理健康、心理健康、行为健康;使他们有文化、有知识、有情趣;使他们适应能力强、应变能力强、协作能力强;使他们具备揭示能力、构造能力、创造能力,使他们步入社会后不会被淘汰,能够可持续地提高其生存能力、提高其生活质量、提高其服务社会的能力,使他们都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这是每个高等教育工作者的神圣职责,这是大学教育的本质要求。

一、为什么要培养应用型人才?

随着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已对从业人员的知识、能力、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高等教育还来不及适应并全面应对这样的要求,致使许多大学生毕业后不能直接胜任岗位工作,人才培养和市场需要之间存在脱节现象,这促使许多高校转型为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主。

随着信息化、数字化、智慧化与产业的融合,所出现的新职业都是技术含量比较高、专业背景比较强的新岗位,企业既无能力培训,也不愿意出高价进行培训。一方面由于中国高等教育目前把学科门类归为12个,专业设置为506个,而《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将职业归为8个大类,66个中类,413个小类,共1838个职业。这种506个专业与1838个职业的极其不匹配,导致许多本科学生在上岗前必须进行半年到一年的职业培训,才能胜任岗位工作。对于信息技术方面而言,随着产业的升级和演化,新职业越来越多。例如与信息技术有关的新职业就有:动画绘制师、多媒体作品制作员、电子商务师、电子音乐制作师、计算机程序设计员、计算机乐谱制作师、计算机软件产品检验员、计算机网络管理员、可编程序控制系统设计师、企业信息管理师、数控程序员、数字视频合成师、通讯网络管理员、网络编辑员、网络课件设计师、网络设备调试员、智能楼宇管理师、信息安全防范设计评估师、信息安全防范系统安装维护员等岗位。另一方面随着企业的逐步改制,企业内部对新进人员的岗前培训职责越来越弱化,甚至许多企业内部根本不对新人进行岗前培训,在招聘员工时要求必须能够立刻胜任岗位工作。这也就是许多专业的本科学生找不到适合工作岗位,许多企业却人才匮乏的客观原因。面临这样的局面,致使学院必须改变传统的办学模式改办应用型学院,承担起原来由企业培训员工的重任,来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使培养的学生能够直接胜任工作岗位,把他们培养成应用型人。

二、培养什么样的应用型人才?

工科类专业一般把人才分为四类:学科(学术或研究)型人才、工程型人才、应用(服务)型人才、技能型人才。这四类人才,以汽车专业来说是比较容易理解的,学科型人才就是新功能、新型汽车的研发者、设计者;工程型人才就是造汽车者;应用型人才就是修理汽车者;而技能型人才就是开汽车者。

就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而言其四类人可定义如下:

一是学科型人才。从国家的根本利益考虑,必须要有一支掌握计算机基础理论与核心技术的创新研究队伍,需要高等学校计算机专业培养相应的学科型人才。学科型人才能够引领计算类学科新潮流,能够设计性能更高的数字化、网络化的硬件设备和更加完备的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化的操作系统。这类人才目前国内少,市场需求量较少,他们的学术造诣很深,知识面很广,其学历层次”应是博士以上。

二是工程型人才。国内的大部分IT企业(包括跨国公司在华的子公司或分支机构),都把满足国家信息化的需求作为本企业产品的主要发展方向。这些用人单位需要高等学校计算机专业培养的是工程型人才。工程型人才是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化硬件设备的制造者,他们也是设计开发各类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化的软件开发平台,如语言类、数据库类、多媒体类的开发工具。这类人才目前国内少,市场需求量较少。他们专业基础知识扎实,知识结构和认知结构合理,其学历层次应是硕士以上。

三是应用型人才。国家信息化进程已经涉及到各行各业。企事业单位和国家信息系统的建设与运行,是目前和今后采购、应用计算机产品的主流需求。这些用人单位需要高等学校培养大批信息化应用型人才。应用型人才主要运用前两类人所研制、所制造、所开发的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化的硬件设备和软件开发工具来服务于信息化建设和信息服务业、信息消费业的发展,他们更了解各种计算机软/硬件系统的功能和性能,更善于系统的集成和配置,更有能力管理和维护复杂信息系统的运行,更有能力为各单位去开发各类岗位所需的应用系统。这类人才市场需求量较大, 其学历层次应是学士以上。

四是技能型人才。国家信息化进程已经涉及到各行各业,利用计算机等信息化工具能够完成职业岗位本职工作者。

通常也把工程型人才称为高级应用型人才,事实上工程型人才应称为应用型人才,而目前所称的应用型人才应称为服务型人才。亦即工科类人才分类为:学科型、应用型、服务型、技能型,或分为学科型、工程应用型、服务应用型、技能应用型。

三、建设什么样的信息工程学院?

通过以上分析,信息工程学院办学定位为“应用型本科学院”;专业定位为“发展与信息化建设、信息服务业、信息消费业密切相关的应用型专业”;学科定位为“建设能够支撑与专业发展相适应的应用型学科”;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城镇信息化建设、信息服务业、信息消费业系统集成、系统优化、系统管理、系统应用软件开发所需的服务应用型人才”。我们认为,办学定位是合理的、科学的,与学校的办学定位高度契合、也符合我院的实际情况。

四、如何构建符合应用型人才课程培养体系?

一般来说人才成长的规律是由低到高,即技能型人才到应用型人才,到工程型人才之后才是学科型人才。在信息高度发达的时代,创新应用成为当前世界发展的趋势,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同样需要注重基础理论的学习,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创新应用型人才;而学科型人才的培养,同样需要具备相当的实际应用的能力,一切的科学源于实际应用,既然如此,了解实际工作的具体情况,才能从理论上去研究解决产能低下、效率低下的各种问题。所以不能把各类人才严格区分开来培养,不是只是因为工作而学习,大学是历史和环境的产物,在发展中要注意优化结构,包括学科结构、师资结构、课程结构、组织结构和资源结构等,发挥优势,找到学生个体文化与社会文化,学生个体知识结构与社会发展、学生个体能力和职业岗位的结合点,让每个大学生必须受到人文、专业、技术等全方位地教育和培养。

为了让学生既能可持续地全面发展,又能直接胜任工作岗位,就必须要正确认识通识教育、专才教育、自由教育、人文教育、素质教育、专业教育之间的辩证关系,把人才需求、专业定位、现有资源和学院实际情况统筹起来,协调好四者之间的关系,依据学生的共性发展和可持续发展需要设置通识课程,依据专业规范设置专业公共核心基础课程,依据学生的不同方向设置专业课程,依据学生共同的创业需要设置创业教育课程,依据不同的职业需要设置实践课程, 紧紧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构成要素――素质、知识、能力三个方面,构建“通识课程平台+专业核心基础课程平台+专业课程平台+职业培训平台+职业实践平台的应用型本科课程体系,构建以能力培养为主线,分层次、多模块、相互衔接的实验教学体系。

前三年进行“通识课程平台+专业核心基础课程平台+专业课程平台”的教育,目的是提高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最后一年进行“职业培训平台+职业实践平台”分流教育,第七学期,想继续深造的学生,强化继续深造能力,实行专业理论培训;想直接就业的学生,强化其行业应用能力,实行职业培训;第八学期想直接就业的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并在企业完成毕业设计,要继续深造的学生到科研院所、大专院校顶岗实习,完成毕业论文。

通识课程平台所开设的课程,严格执行教育部对人才培养的课程设置要求。专业核心基础课程平台所设置的课程,就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而言严格执行专业规范,必须强化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与数理统计,离散数学,算法分析,数字电路,数据结构,信息技术导论,程序设计与问题求解,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操作系统,计算机组成原理,网络应用技术,软件工程,多媒体技术,WEB系统与开发、计算机体系结构这18门课程的教学,在此基础上各专业方向再设置4到5门的专业方向核心课程。必须确保学生人文素质优良、专业基础扎实又能直接胜任职业岗位,确实做到学生步入社会后不会被淘汰,能够可持续地提高其生存能力、提高其生活质量、提高其服务社会的能力。

五、全方位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采取哪些措施?

培养应用型人才,就必须要实现五个转型。从以物为本到以人为本的转型,从传统教育观念向现代教育观念的转变,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从国内化向国际化转变,从内敛保守向创新创业型转变。

一是培养应用型人才,必须注重单一学历教育到学历教育与就业教育并重的战略转移,在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能力。强化两个理念的树立:一是“学有所用”、“学而能用”、“以用立业”,突出学生学习能力、应用能力的培养;二是树立“实基础、重应用、强素质”的培养理念。紧紧围绕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把“制定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以实践教学为抓手”、“创新课堂教学模式”这三个方面工作有机地统一起来,重视知识的应用和迁移,做到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职业能力、后续发展能力,使学生具备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综合素质。

二是培养应用型人才,必须要构建以产学研战略联盟为平台,学科链、专业链对接产业链,形成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形成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要制定优惠政策,把实践教学的课时费至少提高到与理论课教学费一致的水平甚至更高,鼓励教师积极开展实践教学研究,改进教学方法,更新教学内容,最好把工科类各专业的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达到80%,结合生产实际的毕业设计课题达到80%以上。必须坚持学院和企业共商、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所开设课程紧密围绕岗位基本需求并兼顾学生未来发展需要;构建并完善认知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实验、实训、社会实践、第二课堂等环节组成的实践教学体系,提高实践教学学时在总学时中的比重;必须开设职业技能训练模块系列实践课,以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和素养;必须积极开展创业教育,创业课程进入人才培养方案;学院毕业设计(论文)实行校内外“双导师制”。

三是培养应用型人才,就必须要加强资源整合共享,构建校内实践教学平台。在实验室建设中要注重资源整合,根据学科专业特点,应逐步集中建设现代工业训练中心。将电子、计算机、能源、工业设计、机械、自控、汽车等实验大楼联成一体,能为学生提供环境、装备达到国内一流的综合实验、实践平台。在培养方案设计、师资队伍建设、科研攻关、实习实训和共建实验室等方面实现校企全面合作。要建立和完善 “以学校投入为主,学校与企业共建,多渠道筹资为特色,全方位调动实验室建设积极性”的实验室建设投资运行机制。

四是培养应用型人才,就必须实施校企深度合作,建设校外实践基地。学校要充分运用校外资源,把应用型人才培养放到企业中,实施“产学合作、工学交替的校企合作教育模式。建立产学研战略联盟,开展全面合作,共建校外实习实践基地。企业要参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设置、实践教学等主要教学环节,实现校企在人才培养上的零距离对接。要与联合办学企业建立院务委员会制度,由学院领导和企业领导担任双主任,双方相关职能处室主管为成员,共同设计实习项目、确定实习岗位、委派带对教师、监管实习进程、考评实习成绩等,要使校企联合办学专业的实习进程和实践教学质量得到全面保障。

五是培养应用型人才,就必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实践教学水平。要实行专职和兼职相结合、固定编制和流动编制相结合、相对稳定与动态调整相结合的人员管理办法。根据岗位需求和学科特点,聘请企业、科研院所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实践经验的一线工程技术人员参加实验室建设、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使实验教学与本学科专业的行业发展、产业发展紧密结合。要建立岗前培训及导师带教制度,要制定中青年教师参加社会实践(挂职锻炼)的实施办法,作为培养“双师型”教师的突破口,选派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通过挂职顶岗、合作研发等多种形式强化实践技能,提高教师素质。要制定年度实验教学人员培训计划,实行实验师资队伍全员定期培训制度。要每年拨出一定数额专款作为实验技术研究专项经费,激励实验技术开发。要通过科研课题立项或课程建设立项的形式,资助实验教师和技术人员从事实验技术开发、实验教具自制和实验教学改革。要根据实验教学和实验室工作特点,实行单列的职称评聘制度,在岗位设置津贴改革方案中,提高对实验教学人员的工作待遇,从机制上提高实验技术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实验教学师资队伍健康稳定的发展。

六是培养应用型人才,必须 构建全员育人、思想育人体系。从把握教育本质、人才培养规律的角度,建立和完善全员育人体制,把思想育人摆在人才培养的重要位置,要出台思想育人实施方案,系统开展军事训练活动和第二课堂活动,支持和引导班级、社团等学生组织自主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必须树立就业工作是学院生存和发展的最终生命线的理念,在教学、管理、思想政治教育等各个环节上都要以提高学生就业能力为最终目标,建立健全就业指导机构,形成全员参与就业指导工作的新机制。在学生管理和政治辅导员队伍建设上,要提高管理育人、思想育人的质量和水平,铸造一支以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新型管理育人、思想育人队伍。

七是培养应用型人才,也必须进行专业整合,形成专业、师资、实验实践平台优势互补的专业发展群。要积极研究并实施把物理、电子、能源、计算机、信管等专业的整合,创建具有竞争优势和发展优势的学科、专业群,打造富有特色并能为智慧能源、智慧城市、智慧移动建设提供智力及其人才输送的新型学院。

信息工程学院在升本8年来,不断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努力使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相协调,提升了学生素质能力,其培养质量逐步提高,得到了众多用人单位和社会的普遍肯定。近4年,学院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其中甘肃籍的学生在北京就业的就有42名。在专业建设、学科建设、教学管理、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均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学院现有教授6人、副教授13人、博士4人,90%以上都是硕士学历。2006年设立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2007年设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本科专业,并有软件工程、网络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信息管理与服务外包、电子商务五个专业方向。2011年以来,已主持国家级项目2项,参与国家级项目2项,参与省部级3项,主持地市级6项,参与地市级4项,主持校级项目13项,参与校级项目2项,合计32项。获得经费189.72万元,其中获得校外经费累计102.6万元、校内经费86.12万元。自2011年以来出版教材22部,累计参与30人次,共发表论文86篇,SCI收录5篇,中文核心期刊发表论文32篇,省级刊物上发表论文29篇。近三年指导学生参加数学建模竞赛及各类计算机学科竞赛共获省级及其以上奖励32项,其中国家级奖励8项,省级奖励24项。

成绩已成过去,我们将在校党委校行政的正确领导下,扎实工作,以优异的成绩迎接教育部的合格评估,并科学合理全面地、有计划地来逐步完善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新体系。

地址:兰州市安宁区街坊路11号 邮编:730070 电话:0931-7601139 传真:0931-7601139

版权所有:365游戏大厅党委宣传部、学工部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

Copyrights ©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365游戏大厅

陇ICP备15000834号-1  甘公网安备 62010502000272号 设计制作  宏点网络

官方微信公众平台

官方微信公众平台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