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语学院院长 罗桂保
近期,我校新一届党委和行政领导班子在认真总结几年来办学经验的基础上,根据新的形势和发展目标要求,确定了我校应用型本科大学的办学定位,提出了“突出服务城市功能、优化教师教育结构、强化应用技能培养”的办学指导思想,“立足兰州、服务甘肃、面向西北、辐射全国”的服务面向定位以及“为城市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并将“手脑并用、创造分析”确定为新校训。明确回答了365游戏大厅办什么样的一所大学,怎样办好一所应用型大学,培养什么样的人才、面向何处服务等一系列重大问题。这不但为学校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和目标,也为全校教职员工统一思想、明确认识、加快转型发展步伐指出了明确的道路。
外国语学院认真学习、积极贯彻学校的办学思想,组织教职工进行办学观念的大讨论,形成共识,认为转型发展是外国语学院发展的理性选择,优化英语教育、强化翻译专业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是学院发展和创新的根本出路,也是社会对外语人才需求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一、转变发展思路,优化教师教育结构。英语专业是外国语学院的办学支柱专业,办学历史长,师范传统和特色较为鲜明,在人才培养历程中曾多次取得骄人的成绩。针对学校提出“优化教师教育结构”的要求,我院英语专业将坚持精品化发展的道路。“精品化”并非等同于“精英化”,应用型的办学定位决定了我们不能把精英化的人才作为培养目标,而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也并非是人才培养的平庸化。我院精品化的办学与发展指的是育人过程的精细,培养质量更高、素质更优、竞争力更强、特色鲜明的英语人才。要把英语办成精品专业,一是要缩减招生总规模,二是要实现外语小班授课制(25人左右),三是要配备精良的师资,四是把每节课都上成精品课,五是使用精品教材,六是要精细育人的各个环节,七是教学管理过程要精细化,八是要精心制定和实施人才培养方案,九是要深入推进教学改革,十是要充分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我院英语教育专业未来主要围绕控制规模、提高质量、按需培养、个性发展,把专业办精、办优、办出更鲜明的特色。
二、强化应用技能培养,加大翻译人才培养。学校办学指导思想中明确提出了强化应用技能培养的要求,这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我院高度重视非师范应用翻译专业的实践教学,注重实践环境的强化,因为我们清醒的认识到,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学生社会职业素养和就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我院翻译人才的培养主要是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应用型外语人才,为地方经济的发展提供外语人才。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我们就培养什么样的人才。今后,我院将把以知识为主的外语教学变为以方法、能力和素质为主的教育。既要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和广博的文化知识的人才,又要使学生成为能运用英语在外事、教育、经贸、文化,科技、军事等部门从事翻译、教学、管理、营销和研究等不同领域的复合型、应用型英语人才。
三、改革培养模式,培养地方经济发展急需的翻译人才。多元适应社会需求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强化学生一专多能是增强就业竞争力的必经之路。近年来,为了使外语人才多元适应社会需求,我院在现有的“平台+模块”的培养模式基础上,实施“一个专业多个培养模式、一个专业多个方向、一个专业多种能力”的新的人才培养思路,要求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上,将个人发展需求和社会对外语人才的需求相结合,选择强化师范技能类或更具实践与应用的选修课、第二课堂活动,考取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学院规定了22种与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供学生考取,通过一专多证体现一专多能,拓宽就业的视野和领域。改革后的人才培养模式更加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材施教,灵活有效,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我院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大胆探索。2009-2013年,我院与上海师范大学进行“1+2+”1”模式的联合办学,每年从英语专业一年级选拔一个班30名左右的学生赴上海师大就读二年。这种办学模式的改革有效地拓宽了人才培养口径。另外,我们从二年级起,成立出国考研实验班,实行人才分类培养、重点培养,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利用学校与国际合作办学的条件,每年都有学生赴美国、法国的高校进行长期和短期的交流学习,2014年我院有10名学生赴台北城市科技大进行为期半年的交流学习,人才培养模式的多样化为学生成才与就业提供了多种机会与选择。
2014年,随着我省甘肃文化翻译中心在我校的筹建,为传承华夏文明、宣传译介丝绸之路文化、为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发展提供服务,我院及时调整翻译人才的培养方向,将原有的应用翻译方向改建为文化翻译方向并将在秋季开始招生。英语专业文化翻译方向是以培养具有较扎实的英汉双语语言与文化基础,较强的英汉口笔译应用能力,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口笔译工作者为目标,直接面向甘肃文化翻译的需求,培养一专多能、一专多证,多元适应社会需求的外语翻译人才。
四、深化教学改革,强化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有科学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和合理的应用型课程保障体系。我院在方案制定和课程设置上充分保证学生语言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强调以人为本,强调学科间的交叉、融合和渗透,既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本功,宽广的知识面,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实践技能,又具有创新能力和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对英语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主要从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实践实训等环节入手。
在教学内容上,根据社会需要和知识的更新和发展重组板块,一是“去掉”那些陈旧的、落后的、重复的、定位模糊的内容;二是“调整”那些前后左右不够衔接的内容;三是“增加”那些学科前沿的、与实际密切结合的、直接服务社会实践的新内容;四是敢于把社会认可的考试内容“嵌入”教学计划,包括国家认可的英语四六级、托福、雅思、计算机一二级、普通话等,也包括用人单位认可的各类行业从业资格证书等。
教学方法上,在全院范围内推行新的教学方法:交际教学法、案例教学法、问题导向法、模拟仿真法、以赛促学法等,激活课堂教学活力、激发学生独立分析、思考,批判性思维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课程设置上,突显英语应用型的特点。英语教育课程设置以培养学生的英语基本功、英语应用能力和师范技能为主。英语专业文化翻译方向的课程设置围绕培养学生扎实的英语基本功、中英双语语言文化知识、口笔译理论和实践能力为主。
通过多样化的实践活动促进培养应用型人才。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实践环节的学分占总学分的20%以上。除全校实践环节、常规的英语教育实习、专业实习外,英语专业见习、资格证书进一步促进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提高。每学期一周举办的教育见习、英语口语大赛、英语笔译大赛、口笔译工作坊实践、模拟记者招待会、模拟国际会议的翻译实践等活动;考取导游资格证书、全国翻译专业资格证书、商务英语考试证书、国家职业英语资格证书等技能证书的要求也为学生提升就业能力、拓宽就业渠道、培养应用型人才提供了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