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足迹:扶持建设学科巡礼】之五——西北简牍整理与研究

作者: 来源: 时间:2018-10-15

【字体:

阅读量:

千里之行  起于跬步

——“西北简牍整理与研究”学科巡礼

 

与甲骨学、金石学一样,简牍学是一门以研究材料命名的学科。近百年来,大批战国秦汉魏晋时期的简牍资料相继面世,其内容已涵盖古代文、史、哲等多个领域,极大地推动了相关学科的发展。甘肃省是全国最早出土简牍的地方,所出汉简占到全国总数的82%以上,“简牍学”学科即由我省汉简的发现而起,并由此发扬光大,成为举世瞩目的国际性“显学”。2016年10月,文史学院“西北简牍整理与研究”学科被列为校级重点扶持建设学科。目前,该学科团队共有成员8人,其中博士6人(含在读2人)、硕士2人;教授1人,副教授5人,讲师2人。汇集了文史学院现有出土文献学、先秦两汉文学、汉语言文字学等多学科力量,计划在西北简牍整理与研究、西北简牍与秦汉史研究、简帛文献与先秦诸子研究等三个方向展开持久深入的探索。

学科团队成员合影。

一、共同学习,相互砥砺,夯实学科发展之基石

为进一步凝练学科方向,提升研究能力,形成研究合力,该学科团队一开始就选择从事西北简牍研究所必须依靠的背景资料《汉书》和原始文献“居延汉简”展开深入而持久的研读。

“《汉书》研读班”活动时间固定在在每周一下午,主要有团队成员和文史学院部分学生参加。研读班上,团队成员轮流领读《汉书》,以期全面疏通文意,深入了解西北汉简的历史背景,并在讨论中试图将《汉书》与西北汉简融会贯通,互相发明,以史解简,以简证史。截至目前,该研读班已集中研读50余次,进一步夯实了团队成员的学科基础。

“居延汉简研读班”在每周五下午举办,主要有团队成员以及甘肃简牍博物馆、西北民大相关学者、西北师大部分师生参加,现阶段以研读“地湾汉简”为主。研读班上,团队成员轮流领读“地湾汉简”,全体参与者一起辨析字形,疏解文义,并在讨论中试图将新出“地湾汉简”置于西北汉简已有研究成果中去考虑,以期找到若干可以继续深入研究的切入点和突破点。截至目前,该研读班已集中研读20余次,使原先主要从事先秦两汉文学、汉语言文字学研究的团队成员较快熟悉了简牍材料,并与原有知识结构衔接,找到自己的研究方向。部分团队成员还常年参与西北师大读简班活动,收获颇丰。

“居延汉简”研读班。

二、问道三湘,请益金城,求得学术研究之门径

湖南省是另一个“简牍大省”,以出土简牍数量众多,年代序列齐全而著称于世。2017年10月中旬,该团队成员远赴长沙,遍访简牍名家,获益良多。在湖南省考古研究所,张春龙先生详细介绍了里耶秦简、兔子山汉简、苏仙桥晋简等批简牍的发掘整理情况,并分享了治学经验;在湖南大学岳麓书院,陈松长先生向团队成员深入讲解了岳麓秦简的主要内容,并组织大家与岳麓书院的博士生(后)进行座谈,交流了学习心得;在长沙简牍博物馆,杨芬女士向团队成员介绍了该馆的基本陈列,并带领大家深入库房,现场观摩了走马楼汉简、三国吴简的保护过程。通过向上述名家的请教,团队成员及时了解到简牍学研究的前沿动态,找到了自身在相关研究方面的不足,进一步明确了研究方向。

在张春龙先生(左二)带领下参观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文物库房。

在陈松长先生(左四)主持下与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博士生(后)座谈。

甘肃简牍博物馆馆长张德芳先生是西北简牍研究的大家,又是该学科团队多位成员的导师,对我校“西北简牍整理与研究”学科建设十分关心,时时耳提面命,给予不少指导性意见。甘肃简牍博物馆肖从礼副研究员、杨眉副研究员,西北师大李迎春副教授、西北民大赵兰香副教授等人是我省简牍研究的中青年骨干,在国内亦有一定影响力。他们不计名利,常年指导、参与我校“居延汉简研读班”活动,给予该班巨大的支持。2017年以来,上述几位专家相继为文史学院师生作了题为“走近简牍”的系列学术报告,拓宽了团队成员的学术视野,启发颇多。

三、辛勤耕耘,厚积薄发,渐入学科建设之正途

进入2018年,该学科从甘肃简牍博物馆引进了博士一人,进一步壮大了学科团队;并有一团队成员考取西北师大博士研究生,获得升造机会。学科团队趋于稳定,《汉书》及“居延汉简”研读持续进行,项目研究梯次展开,学科建设渐入正途。

2017—2018年,孙占宇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简帛日书所见秦汉民众生活研究”、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委托项目“新出额济纳汉简整理与研究”相继完成,并提交结项。马智全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敦煌悬泉置墙壁题记整理与研究”进展较快,亦接近完成。这两年,该学科团队新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两项,分别是陈玲主持的“汉代罪人徙边政策研究”(17BZS040)、冯玉主持的“西北汉简所见丝绸之路上的使者研究”(18BZS016),鼓舞了学科团队的士气。截至目前,该学科团队先后承担各级科研项目十余项,获资助经费一百余万元。

陈玲、冯玉国家社科基金立项通知书。

两年间,该学科团队成员先后出版著作2部,其中孙占宇《放马滩秦简及岳麓秦简<梦书>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2017年)是作者潜心钻研天水放马滩秦简十余年的心血之作,冯玉《学生国学丛书新编·老子》(商务印书馆2018年)中亦吸收了包括郭店楚简及马王堆帛书《老子》在内的简帛研究最新成果。两年间,团队成员先后在《简帛研究》《简帛》等CSSCI来源期刊发表论文4篇,在省级刊物发表论文近10篇。2017年8月1日,《中国社会科学报》专版发表团队成员简牍研究文章3篇,并对学科团队进行了简要介绍。

孙占宇、冯玉专著书影。

两年间,团队成员先后参加了“一带一路文学、文化与中原国际研讨会” “里耶秦简与秦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中国秦汉史研究会第十五届年会暨海昏历史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第三届简帛学的理论与实践学术研讨会”“凉州文化与丝绸之路国际学术研讨会”“丝绸之路民族古文字与文化学术研讨会”等学术会议,共提交论文15篇,既展示了团队研究的新成果,又加深了与学界同仁的交流互动。

2018年,在“居延汉简研读班”上,团队成员认真研读新出《地湾汉简》,并深入思考,撰写札记和小论文共12篇,合计6万多字,集中刊发在国内最大的专业学术网站——武汉大学简帛研究中心“简帛网”,引起学界关注。

读简班在武大“简帛网”连续发表读简成果。

团队成员的研究成果也得到了学界认可。2016年10月,孙占宇专著《秦简牍合集(四):放马滩秦墓简牍》荣获得甘肃省高等学校科研优秀成果奖一等奖;其后,包括该书在内的《秦简牍合集》再次获得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2017年10月,孙占宇专著《天水放马滩秦简集释》获甘肃省高等学校科研优秀成果奖一等奖。2017—2018年,365游戏大厅简牍研究所与甘肃简牍博物馆等单位合办的学术辑刊《简牍学研究》连续出版了第六、七辑,受到学界好评,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该学科的学术影响力。

孙占宇获优秀成果一等奖证书。

李学勤先生指出:“简牍资料给我们提供了全新的材料和崭新的视角,来重新研究中国辉煌的古代文明。”毫无疑问,简牍学已经成为当今人文学科研究领域内的主要前沿之一,值得相关学者用尽毕生的力量去深入探索。对于我校“西北简牍整理与研究”学科团队而言,前路仍然漫长,他们将积跬步以至千里,在前行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撰稿:冯玉  审稿:孙占宇

 

Baidu
sogou